近年來,泰寧縣大田鄉堅持“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注重實效”的原則,實施“跨村聯建”模式,以大田村為主導,聯合帶動北斗村、壘際村,成立“瑞田聯合黨總支”,在產業發展上凝聚合力,做優鄉村紅色旅游業、做好洋芋種植新產業、做強筍竹特色農產業,探索走出一條“紅色+綠色+特色”的產業發展道路。 大田鄉俯瞰圖 處于閩贛交界處的大田鄉,是泰寧縣最早建立紅色政權的區域之一,紅色資源豐富。鄉黨委以大田村獲評三明市第二批“中央紅軍村”為契機,確定“一心一軸五區四節點”的紅色旅游發展布局,與鄉里“一溪一帶一路多節點”鄉村振興規劃布局相輔相成,全力打造“中央少年紅軍文旅小鎮”,先后建成少年紅軍展覽館、蘇區少年先鋒隊主題展廳、紅色研學營地等,成為廣大群眾及各單位開展主題黨日活動、黨史學習教育、研學旅行的熱門打卡地。 聯村黨總支抓住發展機遇,與福建省泰寧縣金泰陽研學實踐教育營地有限公司簽訂研學基地合作協議,通過三個村共同管理和運營,以每年收取場地租金的方式增加村集體收入,2022年上半年接待研學團隊及游客5600余人。同時,引入杭州途麓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專業項目團隊,打造老街庭院、途麓樂園、途麓莊園等旅游景點,帶動村民發展民宿、餐飲、黃桃種植等,實現群眾增收和村集體經濟發展“雙贏”。 蘇區少年先鋒隊主題展廳 近幾年大多數村民選擇外出務工,不少耕地變成撂荒地,為盡快盤活閑置土地資源,壘際村村干部大膽嘗試,牽頭領辦“瑞祥農業合作社”,采取“黨組織+合作社+種植大戶+農戶”模式,吸引9名種植大戶加入合作社,發展“一鄉一品”洋芋種植,完成200畝洋芋示范片種植,形成良好示范效應。鄉、村、加工廠也及時跟進出臺相關優惠政策,免費提供種植技術指導服務,并廣泛組織動員各村村民積極參與“一鄉一品”特色產業發展,共享發展紅利。 同時,健全“種植大戶+X聯合幫扶機制”,每位種植大戶聯系指導一個或多個種植戶,將各村有意愿種植的農戶聚攏到合作社中,種植面積從200畝發展到現在的600余畝,每畝產量可達4000斤,收益可達3500元。 洋芋種植地 聯村黨總支堅持3個村產業“一盤棋”思想,以大田村為主體,三個村共同爭取資金項目。在獲得600余萬元的資金后,將大田村的泰隆木業廢舊場地改造為閩筍交易市場,建成加工車間21間、8000余平方米閩筍曬場,新增集中烤筍設備10臺、1500立方米冷庫1座、 600平方米光伏發電設備等。 全鄉零散的60余戶筍農集中到交易市場,采取烘烤、切片、裝袋、冷藏等新型加工工藝,改變過去傳統、分散、落后的加工模式,并與周邊順田食品、青源食品等筍制品加工企業合作,形成產銷一體的閩筍加工產業鏈,帶動就業300余人,產值達6000余萬元。聯村黨總支本著“優勢互補”的原則,通過大田村出場地,技術及運營管理方面由壘際村和北斗村負責的方式,將烤房、冷庫出租筍農所收取的場地租金等費用按股金分紅,預計每年每村可分紅2萬余元,實現了合作共贏促增收。 泰寧閩筍交易市場 |